当新中产来到二线

2023-04-05 09:16:00 来源:南方周末 分享到:

刘阳生于长沙,长于长沙,两年前随丈夫搬家到北京,她没想过,自己会在烟台买下一套房子。

今年六月,刘阳将如期收楼,拥有一个面朝大海的新住所。同一片小区,张晓蕾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七年,与左邻右里打成一片。张晓蕾是山东蓬莱人,她的邻居却大多像刘阳一样来自外地,大家操着不同口音聚集到这里。张晓蕾有时会纳闷,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在烟台定居?

这个问题背后实际蕴藏着新的社会流动趋势。根据吴晓波频道2022年底发布的新中产白皮书,在来自二线到五线城市的新中产人群中,有超六成的人认为自己未来会在二、三线及以下城市生活,另外来自一线、新一线的新中产中,也有20.6%的人把目标定居地设为二、三线城市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三线城市的工作机会及薪酬虽不如一线城市,但相对低廉的居住成本、较短的通勤时间、缓慢舒适的生活节奏,以及对于自我生活与时间的掌控,让新中产一扫对都市生活的倦怠,重拾生活的“呼吸感”和松弛感。

游客在葡醍海湾樱花盛开的时候前来打卡拍照

有别于过去大众一心扎根大城市,近两年,到二、三线城市寻觅一处居所,成为新中产们的另一种选择。

想找一片“静”土

2021年,刘阳带上两个女儿和家婆,搬到丈夫的工作地——北京。生活的落差一下子扑到眼前。

刘阳之前并非没有过心理准备,但现实中的种种变化,还是困扰了她很长时间。

为了孩子上学方便,一家五口人在北京海淀区租了一套60多平方米的三居室。空间狭小,家具只好精挑细选。刘阳买了一张双层床,相差六岁的两个女儿挤在一个房间。客厅里最大的家具,是一张折叠桌。刘阳起初想象得很美好,吃饭时打开,平时收起,还能在客厅活动活动。毕竟,桌子打开后,客厅空间所剩无几。

然而,打开后的餐桌似乎被钉在了地板上,客厅无法再容纳沙发和钢琴。为此,刘阳的小女儿只好放弃在长沙学了一半的钢琴课。老人则大多蜗居在房间看电视。

刘阳不时会怀念长沙的家,一百多平方米,回家往沙发上一倒,一天的疲惫似乎就卸了下来。

城市的压迫感不只如此。虽然身处海淀“鸡娃”妈妈圈,刘阳却坦陈,来北京后,孩子的学习节奏放缓了。北京各培训机构的距离相对较远,去不同地方的补习班往往要一个多小时路程。孩子们从过去线下补课,转为以网课为主。物理空间限制之外,刘阳也不得不考虑经济上的压力,“北京的补习课价格是长沙的好几倍”。

以两个孩子为轴心,刘阳试图兼顾新工作与家庭,慢慢适应北京高速运转的生活。

与刘阳不一样,张倩是北京人,未婚未育,没有住房压力和育儿烦恼。但作为独生女,张倩也面临着自己的困境。

随着中国养老政策调整,尽早为父母和自己作养老规划,是张倩目前的主要焦虑来源。

疫情几年,张倩久居北京,与父母近距离相处,让她更深刻地察觉到岁月在父母身上留下的痕迹,这也促使她将养老规划提上日程。

在张倩看来,北京这座从小到大生活的城市固然熟悉,但是一眼望去,目光所及全是楼,人被困在其中,难免压抑。她掂量着,或许能找到一个离北京不那么远,但自然环境更丰富,视线更开阔的地方,既能作为养老备选地,也能让自己不时逃离城市,放空自我。

人们涌入樱花林记录樱花盛开的瞬间

同为北京土著,胡悦也有类似想法。早年将女儿送到澳大利亚学习,胡悦在北京盘活着旅行社和饭店生意,没有太多经济负担。然而,胡悦却不时想离开这片热土。于她而言,北京是“搞钱”的地方,太嘈杂了。究竟是哪里嘈杂,胡悦一下子也说不清,或许是街道楼宇间的人声鼎沸,或许是车流交通的轰鸣不断,抑或是城市改造中的机器作业,总而言之,她很早之前就决定物色一片“静”土,让自己短暂告别城市喧嚣,彻底放松。

海边的“桃花源”

2022年夏天,胡悦来到烟台牟平。她发了一条朋友圈,写着“吃一碗小面,听一听海声,让压力与坏心情见鬼去吧”。配图是一望无际的蔚蓝大海、铺满新鲜大虾的汤面,还有她的自拍。照片里她戴着大大的草帽和墨镜,但依然无法遮掩笑意。

烟台葡醍海湾园景

这是胡悦第一次来烟台,作为一名旅游从业者,她去过不少海边,厦门、青岛、北海等城市不在话下。然而,她对烟台情有独钟,觉得这里跟别的海边不太一样,“这里的生活节奏很慢,人很放松,很舒服”。

烟台位于山东半岛东北部,南临黄海,北濒渤海,海岸线长达909千米,有岛屿63个。滨海造就了烟台春迟、夏凉、秋爽的宜居气候,也孕育了烟台人既可爽朗壮阔如海、亦可悠然平静如海的性格。

海洋带来的馈赠,还有数不清的海产品资源。每当刮风降温,成千上万的海肠、蝼蛄虾、海蛎子涌现海滩。随着“赶海大军”赶到,海边热闹起来。只要拿上一个水桶和网兜,就可以捞到几个海鲜,给自己晚上加个餐。幸运的话,还可以捞回满满一桶海肠。

然而,与捞到的海鲜相比,把双脚陷入松软的沙子里,细细捕捉“小海鲜”的踪影,期待每一次捞起的宝物,这更是赶海的乐趣所在。烟台人的松弛感也正体现于此。

最新鲜的海产品,不仅满布海边,还出现在“近水楼台”的海鲜商户中。鱼、虾、蟹、贝流转到餐桌上,以全新的面貌出现,番茄、麻辣、蒜香,各种风味应有尽有。伴着烧烤和啤酒,约上三五知己,烟台人的日常压力,就消融在惬意的一餐之中。

胡悦也吃了好几顿海鲜大餐,伴着凉风去踏浪,将都市中的烦恼一扫而空。抱着在这置业的想法,她趁着度假开始考察烟台的房子。作为北京龙湖的业主,她顺理成章地来到龙湖在烟台牟平深耕十余年的葡醍海湾。

小区连着沙滩,就在海边。小区里种满了各式绿植,倒影在澄澈的湖泊中。懒得出门时,下楼便是“公园”。这一切,让胡悦感到熟悉和放心。

北京的楼盘密度很高,正午时分一过,室内几乎“不见天日”。葡醍海湾的楼与楼之间距离宽敞,不会给人太多的压迫感。一天里,随着阳光的色块一步步向阳台外移,胡悦能明显感受到时间的流动。到了傍晚,夕阳的余光仍能散进屋里,似乎把一天的时间拉长了。

最让胡悦难以忘怀的,是站在阳台上感受到的那阵海风。房子南北通透,即便是高层,也能被海的气息所环绕。胡悦当机立断,买下一套面朝大海的洋房。

张倩也在去年差不多时间造访烟台。

疫情之前,她习惯每年出境三四次,清空头脑,放空自己。与热门旅游地相比,张倩更偏好第二、第三世界。她去过瓦努阿图共和国,在这个由岛屿组成的国家里感受火山的躁动;也去过肯尼亚和埃塞俄比亚,在观看动物迁徙中体悟到人类的渺小;在两次北极之旅中,追到极光是她最激动的时刻。“我喜欢人没那么多的地方,被自然的环境所包围,你看到的是地球的状态,而不是一堆人的一个状态。”

在张倩看来,某种程度上,牟平也符合她所喜爱的这种“地球的状态”。这里,视野开阔,一眼能望去很远的地方,看到海浪卷起,日落月升。在烟台为期一周的度假时间里,张倩以惊人的速度在葡醍海湾买下一套公寓,并找好了装修公司,开始设计装修方案。

葡醍海湾位于牟平的海岸边,北朝大海。经过十年时光淘洗,这里冒出运动场、公园、教堂等公共空间。沙滩上的秋千和巨型滑梯,总是荡漾着人们的欢声笑语。海鸟不时掠过海面,与人共同栖息于此。10公里海岸紧连北中海公园,并与养马岛隔海相望。四季变更,樱花、薰衣草、紫薇等轮番盛开,为深蓝海边点缀上一抹亮色。

烟台龙湖国际海岸樱花节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到访

每年四月初的樱花节,是葡醍海湾最热闹的时候。龙湖于2016年举办首届樱花节,海岸边三千多株樱花在春日里如期绽放。八年过去,细幼的树桠变得挺拔,花枝交错,樱花满开,拼接出一片粉色天空。

烟台人把春日赏花称为“逛花”。赏花之余,乐队表演、踏春露营、长枪短炮……轮番上阵。茶余饭后坐在葡醍海湾旁的樱花大道上,所听的是海浪奔涌的潮声,所感的是不时吹拂的海风。落樱如雪,掠过眼前,为海边春日增添了一层浪漫滤镜。

自规划之初,龙湖并没有将葡醍海湾定位成一个单纯的居住项目,而是希望将滨海一带打造成集养生度假、旅游观光、科普教育等于一体的河口生态片区。在张倩看来,“龙湖打造的生态和烟台这座城市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,烟台独特的风景成就了葡醍海湾,葡醍海湾也成为烟台发展旅游业的帮手。”

经过十多年的发展,葡醍海湾越发为人所熟知。旅游季到来,每逢周末,海边的民宿总是被预订一空,此岸的沙滩和北中国海公园,或是隔海的养马岛,都是休闲放空的好去处。好在这里已然成城,即便游人增加,总不至于拥挤熙攘。每一个人,都能在这个“桃花源”找到自己舒服的位置,诗意栖息。

抓住春天

刘阳也在烟台找到了自己的一片天地。与胡悦一样,在来到葡醍海湾这天,刘阳一家便决定购买这里面朝大海的洋房。与北京动辄千万的房价相比,这套不到一百万的房子,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太多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。

傍晚时分,微风轻拂,阳光覆盖海面和沙滩,整片海岸似乎被镀上一层金箔。两个女儿正忙着在海滩的一角挖沙子、抓螃蟹。小小的身影嵌入大海这块幕布中。刘阳觉得时针的转动慢了下来,这是一种更为自己所掌控的生活。这个更自由、更放松的下午,正是她偶尔出逃北京,希望在烟台寻觅的平静片刻。

樱花节萌宠备受家庭欢迎

在葡醍海湾住了七年,这种对于生活的掌控感,则早已成为张晓蕾日常的一部分。

起初,迫于北京房价太高,并为了方便丈夫上班,张晓蕾与丈夫决定到烟台置业。父母来玩了几次,渐渐爱上烟台,一家人索性都搬到了葡醍海湾。

张晓蕾原本担心父母人生地不熟,不适应烟台的生活,没想到,他们很快便与邻居熟络了起来。叠拼有自己的小院子和露台,父母每天忙于拾掇,不久院子里便爬满了藤蔓,开出鲜花,结下瓜果。每家每户的院子各有特色,邻里之间总热衷于互相参观,还会一起讨论如何培育植物、互换树枝嫁接。

小小的院子很快就不够用了。张晓蕾一家在附近的村子租了一块地,一年四季种不同的蔬菜,还圈了一小块地养鸡。去田里溜达是父亲每天的首要任务。丰收时节,玉米、西红柿、冬瓜、白菜……蔬菜满箩满筐,不仅可以自给自足,还能与邻居互相投喂。

张晓蕾的儿子也常常跟着外公去种菜。大城市里的家长周末总绞尽脑汁带孩子亲近大自然,路途遥远,耗时甚久。对于张晓蕾一家而言,自然就在眼前,触手可及。

家人也慢慢发展出其它兴趣。龙湖曾在葡醍海湾社区文化中心组织过“龙门学院”,开设各类公益课程,包括电子琴、摄影、广场舞等,老少中青都能加入。业主也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带到社区之中。在官方的公益课程外,业主间的社群也快速在线下发展。一名玩哈雷的业主在社区开了间咖啡馆,也将此作为哈雷俱乐部据点,经常组织邻居朋友骑行。张晓蕾去体验过一把,在看不到尽头的沿海公路上驰骋,特别过瘾。

摩托艇俱乐部、轮滑社、钓鱼社等也陆续开张,业主自发组建的社群活动,总少不了邻里的张罗。樱花节则成了业主们最近的热门话题。邻里街坊纷纷相约一起“逛花”,在樱花树下野餐和拍照,想要抓住疫情放开以来的首个春天。

前几年,张晓蕾为了照顾北京和天津的事业,经常往外跑。在烟台住久了,她外出的时间越来越少。“在外面,始终是漂的感觉。”于她而言,在烟台,不仅有一家人用心维护的一门一院,更重要的是,五湖四海的人来到这里,不问出身,无关老少,在每个人的小家之外共同构建社区这个大家庭,这种“人味”在大城市并不常见。

一张庞大的社区关系网被慢慢编织起来,承托着大部分住户的日常。而在织就这张网的过程中,每一个人,也慢慢找寻到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
对于刘阳、胡悦还有张倩而言,张晓蕾的生活或许足够让人欣羡。然而,或碍于事业,或碍于儿女学业,她们无法像张晓蕾一样完全从一线城市抽离。幸运的是,她们都在烟台有了一个新的庇护所。

刘阳打算时不时到烟台小住。不需要做些什么,一家人在海边发发呆,散散步,足以让她怀拥幸福。

赏“夜樱”成为新的潮流

趁着四月樱花季,胡悦则计划组个团,带上家人和闺蜜一起到烟台赏樱。每年春天,这个老北京便忙着四处郊游看花,走遍了玉渊潭、坡峰岭、怀柔。但海边樱花之旅,胡悦还是第一次参加,她分外兴奋。

随着疫情步入尾声,张倩的工作越发忙碌起来,每个月有一半时间在出差。她早早就请了假,没有急着出境,而是接上了父母,一起到烟台住一周。新家设计成了原木风格,清新舒服,步行十分钟,就是沙滩大海。

樱花的花期很短,只有十多天。落樱似乎昭示着春天的尾巴。胡悦和张倩都在四月初赶来葡醍海湾。滨海大道边上的三千多株樱花,尽情绽放,如梦似雪,交融于若隐若现的海浪声中。

在忙碌的日常中抽出完全属于自己的几天,去看花开花落,去感受海风,感受洒在脸上的每一寸阳光,抓住当下所能抓住的所有,沉浸在自由自在的时光里,便是她们对烟台生活的所有想象。

(应采访者要求,刘阳、胡悦、张倩为化名)

(推广)

关键词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欧洲城建网 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23   联系邮箱: 58 55 97 3@qq.com